散文百家(理论)杂志社
首页 > 最新目录
 
/ / /
 

《散文百家(理论)》2021年01期

 
 目录
文学评价
《黑暗的心》之精神生态分析孙红霞;1-2
狼人——浅析《狼王梦》中的狼形象神子洋;3-4
浅谈《海底两万里》的文学价值与精神内核陈一卓;5-6
弗兰克·奥哈拉诗歌的视觉空间探索马飞飞;7-8
论《乐记》的艺术观王皓;9-10
权力的解体与疾病的隐喻——《百鸟朝凤》的文化符号解析黎启康;11-12
重估明代经学之启示——评《明初经学思想研究》殷舒淇;13-14
浅谈封建婚姻使女性精神世界毁灭的悲剧意义——以《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妻妾成群》中的颂莲为例瞿卓凡;15-16
虎妞之“罪”:男权视角下的虎妞形象分析赵濡钰;17-18
从《世说新语·贤媛》谈魏晋女性地位杨沂河;19-20
浅谈《神奇动物在哪里》的艺术表现与精神内核戴浩铭;21-22
乌托邦视角下乡土小说的分析——以湘西、高密、马孔多为中心匡德月;23-24
试论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史晨涵;25-26
安意如、张晓风散文作品比较——以《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与《秋千上的女子》为例徐涵;27-28
观马守真绘画与交往——明代女性视觉文化对权威的依附与挑战陶林琛;29-30
德富芦花与严歌苓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吴婷;陈静秋;31-33+36
松尾芭蕉之“圣俗”双重性研究——以《奥州小道》为切入点宋婷;34-36
从《台北人》到《纽约客》——论白先勇小说中流寓者的身份重构李春然;37-38
本我·自我·超我——《春香传》中成春香的精神分析张喜东;39-40
脂砚斋批语中的“至情”意蕴分析朱峰;41-42
试比较伦理叙事视角下《雷雨》与《北京人》的悲剧艺术胡伟婧;43-44
死亡指向永恒的生长精神——浅论冯至《十四行集》中的死亡意识曾小红;45-46
青春外衣下的时代困境——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朱敏君;47-48
网络言情小说的困境与突破——以重生小说《重生之将门毒后》为例朱雯婷;49-50
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李媛媛;51-52
零碎式的完整——《白说》中现实问题的新思考杜逸轩;53-54
论网络文学的价值与局限杨斌;55-56
战争叙事中的浪漫剪影——探究《牵风记》中的不稳定因素杨诗媛;57-58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马增辉;杨玲燕;59-60
祥林嫂悲剧人物形象分析魏荣;61-62
《康有为<德国游记>中的尚古与学新——兼谈其德国观》评介臧敏;63-64
浅析夏目漱石的《心》中“先生”和“K”的人物关系宁先誉;65-66
菁菁校园
关于“武乡侯骂死王朗”的几点思考赵欣璇;102
诗词解析
李清照词作中的“愁”与“情”张文萱;104-105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艺术特点——浅析《屈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刘清泓;106-107
论何永飞诗集《神性滇西》的地域性与超地域性特征张婧;108-109
韩柳古文与《牡丹亭》创作刘畅;110-112
星空的“孩子”与孩子的“星空”——论西川早期诗歌的“两个世界”朱清如;113-114
浅析李煜词的以“真”为美杜聪;115-116
语言研究
关于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探讨温玉;117-118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美研究王欣欣;119-120+130
合作原则下《小王子》语言分析张皓怡;121-122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探讨姜添宝;123-124
试论重叠词在互联网交际语境中起到的语用缓和作用刘玥;125-126
生态翻译视角下探析《哀希腊》的重译姚紫菂;127-128
《皇明诏制》一则释义张飞;129-130
日语第二人称的语用功能分析李梦莹;131-132
文化翻译理论视域下的历史文献翻译研究李靖;侯玉;缪丽伟;133-135
从“dragon”到“loong”看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牛婷婷;136-137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论述王亚男;138-139
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研究应用程媛;140-141
网络用语“偶”的潜与显陈笑冉;142-143
日本学习者“有”字句习得偏误分析路崴崴;牛晓慧;144-145+184
《农夫手册》研究阿布都克力木·阿米乃力;146-147
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外利·吾甫尔;148-149
群文阅读
做好散文鉴赏,为语文素养奠基严莉惠;150-151
景色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反差效应——再读郁达夫的《沉沦》刘会英;宋奥林;152-153
不止皮囊——我读蔡崇达《皮囊》刘钰民;154+176
寻常最难得——读汪曾祺《人间草木》有感林宇琪;张和群;155+165
文化万象
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冯研;158-159
《史记》中的儒家思想周兴婷;160-161
基于提升大学生古典诗词素养的传统文化实践途径及意义探究唐碧霞;隗宁;162-163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哲学观研究述要寇翔宇;164-165
淄博聊斋俚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分析尹国丹;166-167
浅析孟子“大丈夫”人格对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借鉴途径黄健;168-169
善行无辙迹——还原老子道德经系列五孙凯;170-171
从细处审慎研究满族说唱文学子弟书的新成果——评《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李娟;172-173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文化认同与翻译主体研究刘琳;174-176
浅析颜元学说杨宇通;177-178
增强文化自信,传承衡阳精神纪娜;张君君;黄艳;179-180
郑和与十五世纪初中外文化交流研究赵琦;181-182
艺术家与精神折磨——浅谈马克思创作主体观蒋宏;183-184
从《诗经》农事诗看大学语文劳动教育蒲钰萍;185-186
浅析《蜀山剑侠传》中的佛道因素李博闻;187-188
文化认同视角下《喜福会》中的中国形象陈婕;189-190
从电影与观众的关系中探讨美育发展唐墨兮;191-192
点击在线投稿
 
 
 

(c)2008-2018 学术规划网

 

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NDHX.NET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